学习工作经历:
2002-2005,英国艾塞克斯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
1998-2002,吉林师范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2014-至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教师
2011-201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科研人员
2008-201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教师
2006-200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博士后
详细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简述:
1.负责项目:
2015,“英语写作教学团队”,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
2015,“打造高效的外语练习方法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人才领航项目)
2014,“读后续写与打造高效的外语学习方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014,“青年文化英才”,第一批广东特支计划项目
2014,“读后续写—探索外语写作教学的新途”,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2014,“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英语写作教学反馈模式研究”,广外校级教学研究重点课题
2013,“外语写作教学中的高效率反馈模式研究”,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
2012,“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反馈策略研究”,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结项)
2012,“纠正性反馈与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的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11,“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纠正性反馈研究”,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结项优秀)
2010,“中国学生对英语反身代词和宾语代词习得的对比研究”,广外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结项)
2009,“从句法-语用接口角度解读二语习得问题”,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项目(结项)
2008,“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句法-语用接口研究”,广外校级青年科研项目(结项)
2.专著:
2015,《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
2014,《书面纠错与第二语言学习》,北京大学出版社(独著)
2012,《英语反身代词和宾语代词的二语习得研究》,科学出版社(独著)
3.论文:
姜琳、陈锦,读后续写对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现代外语》(已录用)。
Wang, T. & L. Jiang. 2015. Studies on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empirical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8 (1): 110-120.
[21] Jiang, L. & H. Yi. 2014. The effect of positive evidence and negative feedback on EFL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fo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 4 (6): 124-133.
Jiang, L. & H. Xiao. 2014. The efficacy of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anguage analytic ability on Chinese learners' explicit and implicit knowledge of English article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7 (10): 22-34.
姜琳、陈锦,2014,书面纠正性反馈对英语冠词显性和隐性知识发展的作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6):48-56。
姜琳、陈锦,2014,书面纠正性反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山东外语教学(2):32-34。
杨梅、姜琳,2013,《二语习得的非主流研究理论》评介。现代外语(4):434-436。
姜琳、陈锦,2013,书面纠正性反馈与二语习得—针对英语类指名词短语用法的实证研究。当代外语研究(11):31-35。
姜琳、易慧文,2013,正面证据、负面反馈与二语习得—英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习得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师(12):50-55。
姜琳,2012,重铸研究综述。《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一)》:139-144。
姜琳,2012,被动结构跨语言启动及其机制。现代外语(1):54-61。
姜琳,2012,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英语教师(11):60-64。
姜琳,2011,互动对第二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英语教师(4):1-7。
姜琳,2010,重铸与二语习得—研究小结。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5)。
Jiang, L. 2009. A referential/quantified asymmetry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reflexives by Chinese-speaking learners.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5 (4): 469-491.
姜琳,2009,双宾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启动中的语义启动。现代外语(1):59-67。
Jiang, L. 2009. Acquisition of the local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reflexives and the obligatory status of English objects by Chinese-speaking learners. In Snape, N, Y-k. I. Leung and M. Sharwood-Smith (eds.), Representational Deficits in SLA: Studies in Honor of Roger Hawkins (pp.105-126).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姜琳,2007,中国学生对英语反身代词局部约束性及宾语代词有形性习得的实验研究。现代外语(2):163-172。
Jiang, L. 2007. An A-binding/A'-binding asymmetr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Newcastle and Durham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2&13: 41-54.
Jiang, L. 2005. Acquisition of English overt objects by advanced-proficiency Chinesespeaking learners. Papers in linguis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Jiang, L. 2005.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pronominality' by Chinese speakers.Essex Graduate Student Paper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Volume 7
Jiang, L. 2005.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local binding. The proceedings o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third postgraduate conference in language research.
Jiang, L. 2004.Finite/nonfinite asymmetr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reflexive ziji. The proceedings o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second postgraduate conference in language research.
获奖情况:
广东省女教职工2014年度风采人物
广东省第七批“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学十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年度优秀科研业绩三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1年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2013年度优秀教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2009年度优秀本科生导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2014年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优秀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2009年度科研特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2010年度科研奖三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2009年度优秀课堂教学三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2013年度优秀课堂教学三等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2014年度优秀课堂教学三等奖
学术兼职情况:
2011年12月,负责筹备了由英文学院和商英学院联合举办的“英语写作教学科研论坛”,并做了题为《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纠正性反馈研究》的发言。
2012年11月,在广东省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举办的“精品课程与创新教学研修班”中,做了题为《中级英语写作:多渠道、多模态的写作实践教学》的讲座。
2012年11月,在第七批“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签约大会上,作为省级培养对象代表发言。
2012年,负责筹备了“第二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该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80多位嘉宾和学者,论坛无论是在规模和参会人数上,还是在学术讲座、论文交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称得上是一届高起点、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好评。
2013年4月,在书记项目科研论坛“学术研究与方法”上,做了题为《享受科研、享受快乐》的讲座。
2013年5月,为第一届“全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担任评委,并主持了王初明教授的主旨发言。
2013年7月,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做了题为《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讲座。
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参与了“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的广东省申报认定工作。
2013年,为袁博平、游晓晔、吴旭东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学术讲座担任主持工作。
2014年3月,担任广东省首届“酒店职业英语口语大赛”评审专家。
2014年4月,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赛区英语口语比赛评审专家。
2014年4月,在广外博士后流动站十周年庆典上,作为博士后代表发言。
2014年5月,为第二届“全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担任评委,并主持闭幕式。
2014年7月,为新进教工岗前培训做了题为《如何做科研》的讲座。